Rainbow 钱包收购 Clanker 事件分析 上周末,我在刷 Twitter 时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收购大戏给震惊了。 1. 事件经过与市场反应 Rainbow 钱包突然宣布要发行 $RNBW 代币,紧接着就公开提出要收购 Base 链上的代币发射平台 Clanker。这个操作让我想起了那些年我们见过的各种「先斩后奏」式收购案例。 作为一个在加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对这种突然公开收购提议的做法感到既熟悉又陌生。熟悉的是,这种戏码在传统金融市场屡见不鲜;陌生的是,在去中心化的 Web3 世界里,这样的操作显得格外突兀。 Rainbow 的提议看起来很诱人:拿出 $RNBW 代币总供应量的 4%(约占 TGE 时流通量的 20%)来换取 Clanker。按照他们的说法,这是要把 Clanker 打造成「链上 Robinhood」的基础支柱。 但剧情的反转来得比我预想的还要快。 Clanker 创始人 Jack Dishman 很快就站出来澄清:他们早在上周四就拒绝了这个收购提议。更有意思的是,Dishman 透露 Rainbow 在被拒绝后还威胁说要公开这封收购信。 这让我想起了 2018 年那次 EOS 主网启动前的各种权力游戏。当时也是各种公开信满天飞,社区分化严重。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钱包和发射平台。 市场的反应倒是很直接——$CLANKER 代币价格瞬间暴涨 70%,从 28 美元飙升到 48 美元。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:「利好消息出来,不管真假,先涨了再说。」 2. 技术逻辑与社区反应 从技术角度看,Rainbow 想要整合 Clanker 的逻辑是说得通的。Clanker 在 Base 链上已经产生了 3900 万美元的手续费收入,这个数据在当前的 meme 币热潮中确实很亮眼。而 Rainbow 作为以太坊生态最大的独立钱包之一,确实需要更多的收入来源。 但问题在于,这种公开施压的方式在去中心化社区中很容易引起反感。我记得当年 Uniswap 被各种山寨版本「致敬」时,社区的反应也是类似的——大家更愿意支持那些保持独立精神的项目。 3. 深层反思与未来展望 现在回头看,这整个事件其实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:在 Web3 世界里,传统的商业收购逻辑是否还适用? Clanker 的拒绝,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去中心化精神的坚持。...
1.65万
3
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说明,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。该内容仅供参考,并不代表欧易观点,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,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,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。请阅读链接文章,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。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。包含稳定币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,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。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,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。